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 投稿

软件服务

中国IT制造面临第三次大变革 原产原销模式抬头

联想考虑将部分PC生产线转至德国,日本电子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


原产原销模式抬头 双向流动提速


中国IT制造业面临“第三次大变革”


IT制造业面临第三次大变革?这个几年前还是天方夜谭的话题,如今却在逐步变成现实。


继三月份宣布将部分商用电脑生产能力从中国移至日本后,日前,市场再次传出消息称,联想正考虑将部分PC生产线转到德国。除了联想,苹果CEO库克日前也公开表态称,希望苹果的产品能够在美国制造。


在中国电子制造业外流的同时,日本电子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这些最新动向,电子制造业产能的双向流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此外,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规模化制造正逐步向个性化制造转变,规模化拐点正在来临。《经济学人》刊发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借助数字技术,全球电子制造业面临第三次大变革。这一新趋势,对中国IT制造无疑是一大考验。


多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都表示,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中国IT制造将面临由“制”转“智”的拐点,进行产业升级,进入更高端的制造业,就成为必然。


原产原销再受宠


今年三月份,联想集团(微博)宣布,将部分商用电脑生产能力从中国移至日本,以缩短交货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和风险,并提高品牌形象。


三个月之后,市场再度传来消息称,今年夏季前,联想集团正考虑将部分PC生产线转到旗下Medion AG位于德国瑟默达(Soem
merda)的工厂。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欧洲、中东及非洲(EMEA)地区总裁兰奇接受外媒采访时称,目前联想集团正在考虑,除了生产Medion原有产品以外,是否还可以在瑟默达生产联想品牌的产品。因为该工厂具有扩产可能性,成本方面“很有竞争力”。对于外媒的相关报道,联想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这仅仅是兰奇的想法,目前联想集团并没有做出相关的决定。”


不过,有了向日本转移生产力的先例,联想向德国转移部分生产力,也就不足为奇。


考虑向成熟市场转移生产力的不仅仅是联想。日前,苹果CEO库克也公开表示,希望苹果的产品能在美国制造,“苹果会尽量在美国制造产品,并且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努力实现此一目标。”


记者从珠三角多家代工企业了解到,由于欧元相对于人民币不断贬值,在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不断减弱,还有不少欧洲企业,将电子产品的订单转移到东欧等地。


著名IT评论家贾敬华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不断在削减。在此背景下,原产原销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原产原销是市场转变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方向。企业可能把一个美国市场上卖的最好的产品线放在美国生产,而把在中国卖的好的产品放在中国生产,这是一个优化的过程。”


都是“成本提升”惹的祸


原产原销这一传统经营模式重新抬头,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制造的成本在不断提升,使得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不断减弱。


中国制造成本的快速上升,最根本的原因,是劳动力价格的大幅增长。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这两年一直都在提升工资,但仍然难以满足劳工对更高工资的期许。此前的5月份,市场传出消息称,富士康将把大陆员工的月薪调至4000元以上水平,前不久,这一消息得到了确认。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表示,要让员工得到合理薪酬,预计今年底中国员工的薪酬将超过台湾本部的新进大学毕业生。此举意味着今年年底前中国富士康员工的底薪,就会直接由目前的2200元人民币直接跳到4000元,调幅达到82%%。


在富士康的带动效应下,其他IT制造企业不得不采取紧跟策略,大幅提升工人工资。“现在一个月不给3000以上的基本工资,且包吃包住,很难请到熟练工人。”深圳一家从事3G芯片代工的企业负责人田先生告诉记者。


除了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燃油价格,以及高企的物流成本,也推升了中国IT制造的成本。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ConsultingG
roup)一年前就预测,按照中国现在的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的增长速度,在5年之内,北美和中国的成本效率就会持平。


此外,中国越来越重视环保,这也使得制造业的环保成本在大幅提升。


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中国IT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遭遇挑战:IT制造龙头富士康已经发出了2012年中期业绩预警的警告;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今年第一季度巨亏4256万美元;在中国内地有着多家制造工厂的笔记本代工巨头广达和仁宝,也面临严峻的业绩压力……


双向流动加速


在中国电子制造业产能向外流动(主要指向欧美发达市场国家流动)有所抬头的时候,日本电子制造业的产能,却加大了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去年日本福岛地震之后,很多日本电子巨头将生产基地向中国内地转移。此外,日元的不断升值,也使得在日本制造成本更高,这也加速了日本电子制造向中国内地转移的力度。


2011年,日本的电子产业已经全线陷入赤字。松下、索尼、夏普三大电机企业在2011年的亏损总额累计达1.6万亿日元。不过,那些提起将产能转到中国的日本电子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要小很多。在2011年海外合并销售额中,夏普中国市场的应收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已经达到37
.9%%,排名第一。夏普中国相关负责人透露,“到今年结束时,中国市场有望实现6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规模,届时,中国市场将占到夏普海外市场几乎一半的销售额。”


不过,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社科院日本经济理事白益民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却表示,“所谓日本制造业不景气,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像松下、索尼、三洋,都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类似组装型企业,实际上就是把零部件组装起来,这样的组装型企业慢慢的都被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内地的企业代替了。日本电子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组装,而在于零部件和原材料。”


白益民指出:“中国电子制造业应该学习借鉴日本电子制造业的历史经验,多在核心技术上创新,而不是将精力放在组装上。”


第三次大变革来临?


白益民告诉南都记者,“原有的制造模式,是美国出设计,中国出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运用日本和德国的生产线和零部件,完成电子产品的生产。”在整个环节中,中国承担的只是“本地化组装”这一环节,“包括现在的中国名牌联想、长虹、海尔,全都是组装的外国零部件。”


尽管只是扮演了“本地化组装”这一角色,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还是让“中国制造”一路高歌猛进。不过,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中国规模化的电子制造业,或许正面临重要拐点。


《经济学人》近期刊发的《制造业与创新》专题报告指出,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第三次大变革现正加快步伐。得益于新材料的应用以及诸如3D打印、易用机器人和网络协作生产服务等全新工序,小批量生产变得更加划算,生产也更灵活,所需劳动力的投入也减少了。“整个局势又转了个大圈,不再注重于规模化制造模式,而是向更加个性化的生产模式看齐。继而一些在很久前被新兴市场夺走的生产岗位将重新回到发达国家手中。”


IT专家曲晓东告诉南都记者:“原来的工业化时代,少品种、大批量是制造业的基本特征,制造业主要靠规模效应获得利润。进入后工业时代,‘智’造化兴起之后,现在用户的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多,就使得制造业必须逐步向‘智’造业转变。”


不过,曲晓东也指出,“制造业逐步向‘智’造业转变,并不是否定工业化大生产。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者将是同步发展,不是一个代替另一个。中国的IT制造优势依然十分明显,大规模的制造业从中国这样的国家返回到美国,这种趋势我没有发现。”


贾敬华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IT制造业向发达国家转移不会形成一种趋势,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比较低,关税及其他的优惠政策还是具有相当优势。IT制造业还是会向人力资源成本低、优惠政策好的国家转移,这才是主流。因为竞争的需要,迫使品牌厂商把成本压缩到最低。”


采写:南都记者高凌云 实习生曹璇


视点


《经济学人》:规模化制造转向个性化生产模式


《经济学人》近期刊发的《制造业与创新》专题报告指出,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第三次大变革现正加快步伐。得益于新材料的应用以及诸如3D打印、易用机器人和网络协作生产服务等全新工序,小批量生产变得更加划算,生产也更灵活,所需劳动力的投入也减少了。“整个局势又转了个大圈,不再注重于规模化制造模式,而是向更加个性化的生产模式看齐。继而一些在很久前被新兴市场夺走的生产岗位将重新回到发达国家手中。”


著名IT评论家贾敬华:原产原销是一个优化过程


原产原销是市场转变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方向。企业可能把一个美国市场上卖的最好的产品线放在美国生产,而把在中国卖的好的产品放在中国生产,这是一个优化的过程。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专题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