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 投稿

产业新闻

标准先行合作发展 中国银行卡产业标准化建设之路

自1985年中国第一张信用卡诞生以来,银行卡产业已经走过30载,回首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银行卡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辉煌篇章。同时,我国银行卡产业30多年蓬勃发展的过程表明,标准化是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1993年,国家启动“金卡工程”,推动了全国统一的银行卡业务规范和标准的形成,推进了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转接网络的建设,使得国内银行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到2001年底,全国银行卡发行量达3.83亿张,特约商户超过15万家,POS终端21.8万台,ATM3.8万台,当年交易总金额8.43万亿元,银行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提高到2.7%%。银行卡可以在主要城市联网通用,社会对银行卡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为进一步推进联网通用工作,实现“一卡在手、走遍神州”,2002年,经国务院同意,在人民银行的直接组织领导下,各商业银行联合起来,在合并原有18个城市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

银联成立以后,通过建设银行卡跨行交换系统,实现了我国银行卡交换处理的大集中,以及全国商业银行银行卡处理系统的互联,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跨行转接标准体系。

银行卡产业链上的所有实体开始采用同一种技术语言来进行沟通,使得产业的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化带来的规模化效应不断显现,我国银行卡产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银联卡已可在境外15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全球受理商户数超过2600万户、ATM180万台。全球发行银联卡超过50亿张。

2015年一季度,银联卡全球交易总额达到11.8万亿元(约合1.9万亿美元),银联不仅在发卡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同时交易总额也成为全球第一。银联的成长历史正是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缩影,回顾30年来的发展历程,银行卡标准化发展的主要成果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统一联网交易标准,促进产业高速发展

中国银联成立的首要目标是满足银行卡联网通用的需求,银联的联网通用接口标准先后经历了联网联合标准V1.0、V2.0和V2.1三个阶段。

在最初的联网通用阶段,全国执行联网联合V1.0标准,且只在少数机构之间实现了联网通用,交易成功率只有48%%左右。

在第二阶段(2004~2009年),全国执行的标准不太统一,只有部分机构执行V2.0标准,联网通用效果有所好转,跨行交易成功率不到80%%。

在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全国入网机构统一执行V2.0标准,跨行交易标准化率有了根本性的提高,跨行交易成功率和交易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交易成功率超99%%。

目前,银联已建立起以银行卡交换系统技术规范为核心,以POS终端规范、多渠道接入规范等受理渠道标准为支撑,以IC卡标准、移动支付标准为创新支点的银行卡联网联合标准体系,共包含7个大类,88项标准,其中有3项标准已升级为国家标准,5项已升级为行业标准。银联通过不断创新并优化银行卡各项技术标准,建立了一个产业内广泛遵循的标准体系,实现了对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规范,推动银行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推动境内IC卡迁移,助力国产芯片产业升级

面对国内外磁条银行卡向金融IC卡迁移的发展趋势,中国银联充分发挥自身在银行卡支付领域内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和产业核心作用,在推动IC卡标准落地、推进芯片国产化、建设及改善IC卡受理环境、提升用卡体验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

在人民银行的组织下,中国银联积极参与了PBOC金融IC卡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在行业标准发布后,银联又先后以企业标准的形式发布了银联IC卡相关的应用规范和技术指南,为成员机构发展IC卡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各方面条件成熟、试点取得成功后,人民银行于2011年3月出台《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磁条银行卡向芯片卡迁移。

自2011年起,银联先后组织编写银联卡芯片安全规范并建设自主的芯片安全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推进国产芯片的安全认证工作,不断为国产芯片在金融IC卡领域的应用创造条件。通过国产芯片安全认证的多款产品在金融领域试点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效果,也为国产芯片下一步扩大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

芯片国产化不仅保障了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实施,为国内金融行业提供了更具优势的产品,而且降低了产业发展成本,提高了发展速度。

为了支持产业的全面IC化升级,银联联合国内商业银行、第三方机构共同推进POS终端非接受理改造,在停车场、公交系统、农贸市场、智能园区等布局非接支付,为IC卡和移动支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银联在原有非接触式IC卡受理改造和商户培训的基础上,于2015年11月2日正式试点推出银联卡小额免密免签服务,持卡人在指定商户进行300元以下交易,使用带有银联“闪付”标识的金融IC卡或NFC手机在POS终端上轻轻一“挥”就能完成支付,免去了传统的刷卡、输密、签名等环节,在操作便捷的同时,也将银行卡欺诈风险降至更低。

三、大力发展移动支付,支付行业迎来第三次变革

面对终端个人化、端到端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银联增加投入对各类创新支付进行支持和引领,其中以移动支付为核心代表。

银联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积极贯彻国家主管部门的思路和意图,在国家标准的框架和思路下,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与银联系统相关的各项报文接口及技术实现机制,制定了作为银联企业标准的《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对所有与银联合作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参与单位提供技术依据,便于相关参与方加入银联网络共同开展业务。

同时,银联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建立移动支付统一标准。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先后多次组织产业各方的技术专家进行研究和讨论,形成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明确了通信和安全存贮等移动支付基础技术要求,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金融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以“标准共同制定、市场合作推动、业务融合发展”的工作思想为指导,推动产业各方构建和谐统一的移动支付产业链。

2015年5月,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由银联牵头,与移动支付产业各方合作,共同组建了联合工程团队,以“移动金融惠及民生”为总体目标,共同打造新时代的移动支付产品,建立为客户服务的新货币支付体系和移动金融生态系统,全面提升移动金融服务水平。此后,旨在构建“互联网+”时代移动金融新生态的新一代银行卡信息化工程正式启动,命名为“508工程”。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508工程推进支付方式迎来第三次革命,使支付方式从“刷”、“插”进入“挥”时代,通过依托HCE、TSM、NFC等技术,打造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平台和服务体系,形成了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融合统一的产品系列。

在线下端,用户的支付行为与使用金融IC卡的“闪付”联机交易相同,手机端参与的操作在500ms内即可完成,结合小额免签免密等服务,可以实现“一闪即付”。

在线上端,HCE远程支付的后续应用场景广泛,通过开放平台,把现有手机银行用户、数字钱包用户进行整合,在近场和远程之间进行互相引流,实现线上线下支付一体化。

四、银联标准走向国际,中国银行卡走向世界

随着银联网络的不断扩展、银行卡发卡量的不断攀升以及银行卡受理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内广大持卡人持卡用卡的意愿越来越强。同时,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广大持卡人走向国际的机会越来越多,进入我国境内的各国人士也越来越多,这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提出了国际化要求。为了配合国际战略的展开,银联技术标准走上国际化道路。

银联针对境外交易的币种、小费、双信息交易等特点,推出银行卡联网联合标准跨境卷,在业务分类、交易服务功能等方面与境内保持同步,并翻译发布了英文版本。同时,面对境外直联POS终端的管理特点和受理特点,以英文版本推出了直联POS终端规范的境外卷,极大地提升了与境外收单合作机构的沟通效果,从标准层面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银联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银联卡境外网络已延伸至五大洲150个国家和地区。全面推出了ATM取现、POS刷卡消费等银行卡基础业务,真正实现了“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刷到哪里”的目标。

2015年8月18日,银联国际与泰国银行家协会在曼谷签署芯片卡标准授权协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联芯片标准将作为泰国银行业的行业标准,推荐给当地银行使用,泰国也成为境外第一个采用银联标准作为本地统一芯片卡标准的国家。

银联标准服务的海外输出,不仅支持了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而且有助于提升当地支付系统现代化水平和服务水平,使中国银行卡产业走向世界迈出坚实的脚步。

五、产品、技术不断创新,迈向安全支付发展新阶段

经过30年的发展,银行卡产业呈现出从单纯银行卡支付向综合电子支付转变的局面。在支付方式、支付终端、支付渠道不断创新,新的进入者不断产生等趋势下,银联在多个领域进入超越和突破阶段,工作重心也由单纯的跨行转接清算转向通过对银行卡支付创新的引领,实现对银行卡支付产业链的推动。

在移动支付、智能电视、语音支付等创新支付业务中,银联本着标准先行的原则,先后组织产业联盟各方,经过研究和完善,完成了移动支付技术规范、智能电视支付技术规范的研制,并作为企业标准发布实施。同时,从技术标准的角度加强数字签名、生物识别、互联网终端等创新技术的研究,发布相关技术标准,组织产业链相关厂商推出符合标准的应用产品,以提高持卡人的支付体验。

除了上述创新产品之外,银联积极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为持卡人提供更为丰富的使用场景和便捷的用卡体验。2015年5月,银联联手兴业银行和咕咚公司发布了国内首款可穿戴移动支付产品——带有支付功能的手环。2015年10月,中国银联再度携手交通银行、斯沃琪集团及捷德公司四方合作发布了一款具有近场非接支付功能的腕表。

未来,银联将不断推出具备更加丰富功能的支付产品,引领持卡人进入一个安全支付的新时代。银联将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与相关各方广泛、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金融支付在更多领域的集成,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务。

在银行卡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联盟初步形成的今天,银联的标准化工作将继续为建立产业共同语言,推广规范、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务发挥作用,银联将联合产业链各方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产业协作和持续优化创新等方面坚持合作发展。

(作者系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责任编辑:丹璐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专题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